本站中文域名:乡音博物馆.中国
洛宁史话
来源: | 作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时间: 2023-03-23 | 265 次浏览 | 分享到:

洛宁和洛阳一脉相承,且距离很近。按理说,“洛宁话”应该和“洛阳话”非常接近,可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在洛阳附近的宜阳、伊川、嵩县、新安、偃师、孟津等县的方言都和洛阳话比较接近,唯独洛宁是个另类。以致洛宁人在河南省范围内只要一张口,别人就能分辨出你是洛宁人,有些人甚至还专以洛宁人说的“面条饭”、“竹帘子”、“根本不行”等话开玩笑,说“段子”,搞得洛宁人十分难堪,苦笑不得。

(一)洛宁话的形成

汉语方言的形成原因说起来比较简单,但其形成过程却是漫长而复杂的。有“水土说”、“环境说”、还有“区域说”、“性格说”等等。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的群居社会实践,形成一方特有的民族乡土文化特征。文字是一种文化,语言也是一种文化。笔者认为,语言的形成除了受一个地方独特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外,也与这个地方在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建置沿革有很大关系。因为你既然属于这个行政区域管辖,大家彼此之间就会有许多往来,许多交流,这就难免会互相影响,而最终形成一个地区所特有的“方言”。

在远古时期,人们在发音上还是“咿呀学语”的原始状态,洛宁属于河洛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当然在语言上和周围其它地方也不会有多大差异。到了战国时期,洛宁属韩,韩国在最初统辖的区域仅限于陕州、卢氏、洛宁和宜阳一带,而韩国又是从晋国分出来的,晋国的国都原先在山西,因此,这一带人的语音就多多少少带了一点山西话的味道。到了秦国,虽然天下一统,但它的国都在咸阳,陕西话当然成了“国语”。这且不说,再到西汉初年,国家在豫西地区设立弘农郡(一段也叫恒农郡),这个弘农郡管了弘农、陕、渑池、新安、宜阳、陆浑、卢氏、丹水、析、商等11个县。

(二)洛宁话的特点

事实上,洛宁话在语音、语法和方言俚语上大部分和河南话是一致的。河南话一是单音字多,二是合音字多,三是土语多,这就构成了河南人说话简单、明了、爽快的特点。譬如“中”、“甭”、“冇(miu)”、“厮跟”、“帝脑”等,都很有代表性。就拿河南话说,豫东、豫西、豫南、豫北都还是有区别的。下边,我们就着重讨论洛宁话的特点。洛宁话和河南话或洛阳话的最大区别不仅在用字和语法上,重点在发音上。其中最典型的有三点:

第一、韵母“an”发音不准。“an”的发音接近于普通话“an”和“a”的过渡音。 这就涉及到凡是用“an”作韵母的字听起来都有接近“a”的尾音。如:“三”、“碗”、“脸”、“满”、“饭”等。听起来比普通话的口张的大了一点。不仅如此,洛宁人还喜欢在有些疑问句的动词后边缀上“an”的辅助音。

如“吃唵没有?”“来唵没有?”“去哪唵?”“回来唵?”等等。外地人出息洛宁人说话不好听最主要的就是这一点。为什么有些洛宁人外出回来说话,老百姓骂他“才出去几天,能球不轻,回来说句话舌尖儿都挑起来了”,这就是他注意把“an”的发音口型回归到应有的位置上,这才招来的奚落。后来,王范街人把“唵”变成“了”,说成“吃了没有?”、“喝了没有”,相当于普通话。为此,乡下人都说王范街人张嘴“了”、闭嘴“了”,“真是烧包儿!”

第二、“en”、“ei”和“un”、“ui’不分,按行家话说,就是把前鼻尾韵均读为开尾韵,通俗点说,就是洛宁人说话似乎不带鼻音。把“en”都说成了“ei”,把“un”说成“ui”譬如:把“门”、“闷”、“们”和“没”、“美”“妹”“眉”“梅”都分不清,以至于有很多洛宁人上网打字总是在这几个字上出差错。为了扬长避短,洛宁人也想出了自己的办法,他们把有些字的后边变成了“儿化韵”,这样听起来就不那么别扭了。外地人为什么爱拿洛宁人说的“根本不行”开玩笑?也就是因为“根本”两字都带鼻音,而洛宁人不带鼻音,听起来就比较别扭。

第三、自造声母。在涉及到声母“n”的时候,有时直接读成接近于“ni”的发音,而普通话里没有这个声母。譬如“女”、“你”等字,在发音时都没有“n”的发音。另外,在涉及到“shi”的读音时,有时往往读成“si”.这在河南话里比较常见。譬如“是”、“时”、“事”、“柿”“师”、“市”等。只是南阳、汝州一带反过来把“si”读成“shi”。


热点新闻 TOP10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