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官话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中原民系的母语,汉语北方官话的一个分支,是以雅言为核心的中国历代标准音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和发展。 [1-2] 典型中原官话与普通话在声母、韵母和用词上有一定差异,严格区分尖团音。
主要以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的入声归派方式是中原官话区的划区标准。
中原官话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江苏、安徽、山西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南部、宁夏南部、青海东北部、新疆南疆等地区,共392个县市,中原官话的使用人口达到1.86亿。
近现代以来,西方语言学理论引入中国,学者们开始对汉语方言进行系统分类。
中国汉语方言分类的第一次尝试,是1934年上海申报馆出版的《中华民国新地图》,其中的《语言区域图》将中国语系分为华北官话区、华南官话区、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海南方言七种。
随后,随着对方言的调查日益详尽,汉语方言分类也日益完善。
建国后,于50年代展开了全国汉语方言普查,第一次得到了关于汉语方言的完善资料。
随后的三十年间,针对汉语方言的零星调查从未中断,至1985年,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李荣发表《官话方言的分区》一文,奠定了汉语方言分类的基础。
文中认为中原官话包括西安、运城、洛阳、郑州、信阳、曲阜、徐州、阜阳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