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中文域名:乡音博物馆.中国
当苏州御窑金砖遇上90后“搬砖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张悦鑫 | 发布时间: 2023-02-09 | 389 次浏览 | 分享到: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的御窑金砖厂,29岁的孙坚已在这里工作7年。他个子不高,衣着朴素,身上散发着文人的儒雅与秀气,难以想象这曾是一名干“苦力活”的砖雕工人。

  从苏州砖窑到北京故宫,御窑金砖一直为明清时期皇家所用。2006年,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孙坚所在的金砖厂,是这项非遗技艺唯一责任保护单位。

  毕业于机械工程专业的孙坚,2015年刚入厂时,从事青砖的机械雕刻。凭着对工艺美术浓厚的兴趣,孙坚只用1年就成长为砖雕车间主任。2016年,金砖厂成立砖陶文化创意室,由90后成员组成,孙坚担任工作室副主任。

  据介绍,御窑金砖总共29道工序,成品率不足20%,大部分都为残次品。一块完整的金砖,售价高达3万元,寻常百姓家用到的地方并不多。如何让这块“金字招牌”为更多人所了解?又如何在“残次”中发掘更多的“完整”?这个年轻人想到了文创。

  平时,孙坚在御窑金砖博物馆办公,这个位于相城区元和街道的博物馆,在当地陆慕御窑的旧址周围建成,是御窑金砖文脉的源头。就是这种厚重清幽的工作环境,给了孙坚不少创作的灵感。

  凭借多年做砖雕的经历,孙坚在做文创开发的初始阶段,选择了把金砖的残次品和砖雕花纹相结合。他展示了办公桌上早期设计的作品:这是一件海棠纹饰的壶承,雕得比较简单,把金砖和茶具做了一些结合。

  此外,桌上还有一对镇纸格外吸引眼球。镇纸沉甸甸的质感,表皮细腻、硬朗。孙坚说,这是一款“嵌金铭文边款镇纸”,带边款的金砖随型碎片,镶嵌在胡桃木中,不仅真正做到了“化缺为整”,也展现出了无雕饰的自然美。

  文创的开发并非一帆风顺。“我以前大言不惭,认为做好一款产品只需要3个月。但后来发现,一年也未必能做出来。”在孙坚以往的观念里,文创产品都会经历从陌生到熟悉,最后是批量生产。而传统手工艺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让他改变了念头。

  孙坚认为,文创主要是“创意”,更多是在做一种结合,这是手工艺之间的跨界结合。他始终在寻找一些载体,例如和传统的金石、篆刻、文房联系起来,做出更多实用型或观赏型的文创产品。

  孙坚团队一直在寻找跨界载体,坚持将苏州御窑金砖和传统手工艺进行结合,化“残缺”为“完整”,诞生了一件件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金砖文创。图为孙坚创作的部分文创产品。受访者供图

  最开始,这支年轻的团队只有5人。因为孙坚与同事们都是90后,新点子多。他们为御窑金砖厂先后开通淘宝、抖音等线上电商直播平台。“这是一门小众的技艺,但是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让更多的人认识这种美。”孙坚说。

  一来二去,了解御窑金砖厂相关文创产品的年轻人越来越多。2019年,这支90后团队还进入博物馆、陆慕小学、幼儿园等地,为青少年开展研学活动。

  让孙坚感到惊喜的是,小团队的人员在不断地扩充,如今已有8人。已经有了00后成员。同孙坚一样,他们不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但都在工作中爱上御窑金砖。“有几位同事是学教育的,他们负责为我们设计更多有趣的研学活动”。

  如今,孙坚有了更实际的想法:要把御窑金砖以更活泼的方式推广给青少年,让青年爱上砖窑的艺术。而这是孙坚团队一直在坚持的。


热点新闻 TOP10

1.

2.

3.

4.

5.

6.

7.

8.

9.

1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