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语(Min Chinese),即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或被称为汉藏语系汉语闽方言,总体使用人口超过七千万人,主要分布于福建省,也分布于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浙江省南部等地及海外。
闽语是各闽方言的统称,闽语支其下的闽北语、闽南语、闽东语、闽中语、莆仙话是互不统属的五种汉语一级方言。
闽语的形成是多源流的。其中上古时期吴语和楚语(湘语)的词汇也有留存。后来在六朝和唐末五代时期,先后由中原移民带来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中原汉语因素,逐渐形成定型的系统。闽语也是汉语族中保留上古汉语特色较多的一个语言。
闽南语
又称“福建话”(Hokkien),以厦门话为标准。
通行于福建省南部厦门、漳州、泉州、福建 新罗区、漳平、福清市西部部分村落、宁德霞浦三沙至福鼎地区、浙江南部少数地区以及东南亚(东南亚汉族部分讲闽南话)、台湾的大部分地区、广东粤东的大部分地区、惠州东部的少数村镇以及潮汕地区(潮汕话)、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湛江市。
闽东语
通行于福建省东部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地区和宁德市大部分地区、台湾省的马祖列岛、东南亚的印尼、文莱、马来西亚的东马(沙捞越州诗巫省有新福州之称,通行闽东语)及西马的实兆远(有小福州之称),欧美汉族社区,和新加坡也有来自闽东汉族移民讲闽东方言,通常为福州话;通常北美地区的福建话即指福州话。总使用者人数估计超过一千万。在日本和欧洲的部分地区闽东语是主要的闽语。人们通常将福州话看做是闽东方言的代表语言。闽北语
通行于福建省北部建瓯、建阳、南平(乡区)、崇安(今武夷山)、顺昌、松溪、政和、浦城(南部)等县市,以建瓯话为代表。
莆仙语
通行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莆田、仙游县,泉港北部、东部、本来属于莆田县的新厝乡在1949年后被从莆田县划到福清。福清市渔溪镇西部和南部本来属莆田县,称为苏田里,东张乡西部也本来属莆田县,称为安香里,该片明代末期清代初期从莆田划入福清 。比如福清市渔溪镇的东际、江山、柳厝、水头等村的部分村,东张乡的芦岭、金芝、双溪等村的部分村,镜洋乡的后溪、善山等村的部分村,音西镇的云中村村,江阴乡的莆头村、小麦屿、下石村的部分村,共计几万人。宁德霞浦大屿乡、比如大屿乡后门村,上千人。还比如福安县下白石乡几千人。福鼎三都澳地区,比如福鼎县沙埕镇澳腰、钓澳、后港等村,上千人。仙游县口音与莆田略微不同,可以莆田话交流;莆仙话以莆田话为代表。
闽中语
通行于福建省中部区域内的永安市、梅列区、三元区、沙县等地,以永安话为代表。永安话可以分成4小片:市区片、岭后片、安砂片、罗坊片,声母17个(包括零声母),韵母41个,有发达的鼻化韵,没有入声韵。有特别的-m,-um等闭口韵。有6个声调,分别是阴平调42,阳平调33,阴上调21,阳上调54,去声调24,入声调12。有比较严整的变调规律。
分片标准
若依有(1)有无鼻化元音;(2)次浊声母m、n、ng在口元音前念b、l、g,可把闽语简单的分为两种:
(a)闽北话(包括闽东区、闽北区和邵将区)和
(b)闽南话(包括莆仙区、琼文区、闽中区和闽南区)。
其中(b)又有几种情况:
鼻化元音消失,念口元音的:莆田话、雷州话、海南话(注意同(a)类无鼻化元音类型不同,(a)类从来就没有过鼻化元音,只念鼻音韵尾,而这类是某些韵摄的阳声韵变为鼻化元音后,鼻化元音在演变为口元音);
次浊声母在同辅音韵尾(不包括喉塞)-m、-n、-ng、-p、-t、-k相拼也念塞音b、l、g的(按闽南话的l其实是以塞音d成阻,边近音l除阻的):闽南话泉漳片、闽中话;
次浊声母在同辅音韵尾(不包括喉塞)-m、-n、-ng、-p、-t、-k相拼大部分念鼻音m、n、ng,少部分也念塞音b、l、g的:闽南话潮汕片、雷州话、海南话;
次浊声母在同辅音韵尾相拼部分念鼻音m、n、ng,少部分也念塞音p、t、k的:莆仙话;
只有一个鼻音韵尾的:莆仙话、闽中话、大田话。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