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九千多万。吴语是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一支语言,是汉语七大方言集合之一。
吴语语音与古汉语标准韵书《切韵》《广韵》等有良好对应关系。声母方面,吴语继承唐宋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以保留全部浊音为最主要特征,声母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声调方面,吴语具有仄音之一的入声,继承中古汉语整齐四声八调,平上去入四声因声母清浊对立而各分阴阳。
吴语有数万个特有词汇和诸多特征本字,是江南人思维方式、生活情调、文化涵养、社会生产、风俗民情、语言习惯的生动体现。吴语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文化价值高。吴语语法结构和普通话差别大。
吴语分为太湖、台州、金衢、上丽、瓯江、宣州六片语片,太湖片为最大语片。
吴语扎根于吴、越故地,与吴越文化血脉相连,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讲诵多吴语,勾提学佐书”,“诗成作吴咏,及此醉初醒”,吴语为江南本土古老语言,见证诗画江南语言文化。吴语是吴越人的母语,是吴越人“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文化属性和乡情沉淀。吴语区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经济文化核心地区,今一百余城构成以上海为首的吴语城市群、江南文化圈、上海都市圈。吴语还是吴歌、越剧、评弹等传统曲艺的载体。吴语也为历代文人所吟咏,“醉里吴音相媚好”。
定义
属性
古“帮滂并、端透定、见溪群”今三分的语言统称为吴语。
吴语包括吴语区江南城乡各地方言,一般以苏州话、上海话为代表。
吴语具有四声八调清浊对立等正统存古的语音特征。
语言代码
吴语Wu Dialect 和普通话Standard Mandarin无隶属关系,都是现代汉语。
ISO 639-1:zh
ISO 639-2:chi(B)zho(T)
ISO/DIS 639-3:wuu
历代区划
春秋分属吴国公元前561年迁都今苏州 ,长江南钱塘江北,后灭蛮夷扩张、越国都今绍兴,钱塘江南,后扩张。
历代区划
春秋分属吴国公元前561年迁都今苏州 ,长江南钱塘江北,后灭蛮夷扩张、越国都今绍兴,钱塘江南,后扩张。
汉朝同属吴郡治吴县、会稽郡东汉永建四年起治山阴(绍兴)、丹阳郡治宛陵。
唐朝同属江南道治苏州。开元二十一年起同属江南东道治苏州。江南东道又称江东,西面江南西道治洪州又称江西。
宋朝同属两浙路治杭州。南宋建炎三年分杭州及其以北为两浙西路治临安府,钱塘南为两浙东路治绍兴府。
明初,淮西人朱元璋拆分江南之行政区划,将淮海唐属河南道宋属京东路、江淮唐属淮南道宋属淮南路、江南三个文化圈行政拼凑,拼河南江北行省东部及江浙行省北部,设直隶,后改称南直隶清朝分为江苏、安徽,造成吴地行政割裂。
汉朝同属吴郡治吴县、会稽郡东汉永建四年起治山阴(绍兴)、丹阳郡治宛陵。
唐朝同属江南道治苏州。开元二十一年起同属江南东道治苏州。江南东道又称江东,西面江南西道治洪州又称江西。
宋朝同属两浙路治杭州。南宋建炎三年分杭州及其以北为两浙西路治临安府,钱塘南为两浙东路治绍兴府。
明初,淮西人朱元璋拆分江南之行政区划,将淮海唐属河南道宋属京东路、江淮唐属淮南道宋属淮南路、江南三个文化圈行政拼凑,拼河南江北行省东部及江浙行省北部,设直隶,后改称南直隶清朝分为江苏、安徽,造成吴地行政割裂。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