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博物馆
段小曼
来源: | 作者:记者 | 发布时间: 2025-04-21 | 49 次浏览 | 分享到:
段小曼,女,1962年生于河南济源西关,材料科学专家,现为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麻省理工学院(MIT)材料系客座研究员。

 中南大学段小曼教授学术简介

 

 一、基本信息与学术背景  

段小曼,女,1962年生于河南济源西关,材料科学专家,现为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麻省理工学院(MIT)材料系客座研究员。  

- 教育经历:  

  - 1984年: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材料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 1987年: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硕士;  

  - 199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为首批中美联合培养博士计划入选者。  

 

 二、研究方向与学术特色  

段小曼教授深耕 金属快速凝固技术 与 半导体材料制备,聚焦以下领域:  

1. 亚稳金属材料:  

   - 开发高熵合金非晶材料的超高速冷却制备技术,突破传统晶界缺陷限制,提升材料强度与耐腐蚀性。  

2. 光电半导体薄膜:  

   - 创新磁控溅射与分子束外延(MBE)结合工艺,实现氮化镓(GaN)薄膜的低成本、高质量生长,应用于LED与功率器件。  

3. 微纳结构调控:  

   - 提出“应力诱导自组装”理论,主导设计纳米多孔金属电极材料,提升锂离子电池与超级电容器性能。  

 

 三、标志性科研成果  

-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863计划“高功率半导体材料关键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亚稳金属结构设计”等课题。  

- 学术成果:  

  - 在《Nature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H指数42;  

  - 获授权美国发明专利6项、中国发明专利15项,技术应用于特斯拉电池材料优化、台积电半导体封装工艺;  

  - 开发全球首个“微重力环境金属快速凝固实验装置”,应用于中国空间站材料科学实验柜。  

 

 四、荣誉与产业贡献  

- 个人荣誉:  

  - 美国材料研究学会(MRS)青年科学家奖(2001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高熵合金非晶制备技术”)  

  - 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22年)  

- 产业转化:  

  与华为、宁德时代合作开发“纳米多孔集流体”技术,使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2%,相关产品年产值超20亿元。  

 

 五、学术影响与人才培养  

- 国际任职:  

  - Materials Today》副主编、国际快凝材料会议(RQM)常任理事;  

  - 美国能源部材料基因组计划(MGI)顾问专家。  

- 教学贡献:  

  在中南大学开设《极端条件材料制备》双语课程,培养博士生30余名,团队中5人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  

 

联系方式:  

- 实验室地址:中南大学新校区材料楼B503  

- 邮箱:xduan@csu.edu.cn  

 

参考资料:综合自中南大学官网、美国专利数据库及学术出版物,信息更新至2025年。


头条新闻 TOP10

1.

2.

3.

4.

5.

6.

7.

8.

9.

10.

更多
传世名品